分卷阅读225
老两口和陈建军跟在后头,瞧见她这个神气可爱的样子,稀罕得不得了。 一路上,也遇到公社不少人也送孩子去上学,但几乎都是男娃。 看到老陈家的几个女娃也挎著书包要去上学校,心里很是震惊。 这陈家老两口平时那么宠着乖宝,会送乖宝上学,他们倒是不会惊讶。 但这么多女娃也去,就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了。 毕竟虽然学费跟课本费是免了,但花钱也要买纸笔啊! 而且家里也需要人干活儿,带小娃娃。 再说女娃迟早是要嫁出去的,花钱送去上学,根本就是在贴补未来的亲家。 隔壁的宋老太也送孙子去上学,瞧见这一幕,觉得马秀莲真的是疯了,脑袋也出问题了,居然花钱送女娃去上学。 也有喜欢赫连娇的大人,瞧见她神气讨喜的小模样,忍不住夸赞道:“哟!乖宝今个也去上学呀?瞧这样子,可真精神!” -------------------- 第412章咋那么旧啊 -------------------- 赫连娇听到夸奖,就用着气足响亮的小奶音应道:“对,我也去上学。” 有跟陈大宝他们熟悉的孩子见了他们挎着的书包,就一脸羡慕地凑上前问道:“大宝二宝,你们这书包是在哪买的?” 这书包看着真洋气! 陈二葆拉著书包带子,得意洋洋地炫耀道:“是在供销社里买的,要两块五一个呢!城里的孩子,可都是背这种书包上学的!” 男娃们一听这书包是城里人都在背的,就立马去缠着自个的家长也要买:“我也想要,奶,给我买!” “妈,我也要这种书包!” 马路上顿时出现此起彼伏的叫喊声,稍不答应就要倒地撒泼的那种。 家庭条件好点的,就咋犹豫就答应了:“好,只要你乖乖听老师的话,过两天就给你买!” 各家会送来上学都是家里的命根子,大人们被缠得没办法,加上也不想被其他家给比下去。 所以在第一家开口之后,也都差不多答应了。 这时,有孩子注意到大妮二妮的书包跟陈家其他孩子的不一样,就好奇地问道:“大妮,二妮,你们俩的书包咋看着那么旧啊?” 二妮下意识地就把书包往身后藏了起来,只觉得十分的难堪。 大妮却是大大方方道:“我们的书包不是买的,是我妈用旧衣服自己做的。” 一些儿家长一听,顿时就双眼一亮,他们也可以用旧衣服给自家孩子缝个书包,两块五实在是太贵了些儿! “顾停云!” 赫连娇远远地就看见了站在村口的顾停云,立马就欢快地跑了过去。 天热了,顾停云又穿上了小衬衫跟背带裤,板着一张白俊的小脸,身形挺立站着得跟小杨树似的。 一看到蹦蹦跳跳朝自己跑来的小仓鼠,嘴角立马就抿出了笑意,迎上去:“乖宝。” 江曼芸抓着自行车陪在身边,低头看了看手上的腕表,对马秀莲道:“大娘,我赶着去上班,停云就跟着你们一起去学校了。” 说完就脚踩着自行车的踏板,扬长而去,显然是极其放心把儿子交给陈家人的。 顾停云也不觉得失落不被重视,神色如常地牵着小仓鼠的手一起朝学校走去。 走了一段路后,赫连娇突然停下脚步,把书包给取了下来,一脸不高兴道:“不背了,这书包磨得我肩膀疼。” 人类的身体就是脆弱! 其实是小公主年纪小,又被娇养着,皮肤比同龄的孩子都要娇嫩。 见状,顾停云跟陈建军都第一时间要接过来。 而小公主下意识地就递给大坏龙拿。 陈建军却直接伸手截胡了闺女的书包,稳稳地拿在手中:“停云有自个的书包要挎,爸爸来帮你拿着。” 顾停云也不争,只默默地伸手重新牵起软绵绵的小rou手。 陈建军:“……” 莫名有种输了一局的错觉。 于是半蹲下身,一脸慈爱地问道:“乖宝,走累了吗?爸爸抱着你走吧。” 离学校还有段距离,他有些儿心疼自个闺女,一双小短腿走三步都比不上他走一步的。 -------------------- 第413章有点后悔了 -------------------- 赫连娇却是抬着小下巴,嫩生生道:“我自己走。” 小奶音听着可精神了。 陈建军也只好遗憾地作罢,看着两小只手牵着手欢欢乐乐地走在前面,心里盘算着,等再过两年,闺女大了,就得教她不能让男娃牵手了。 一行人又走了十来分钟,才终于到了学校,学校门口已经占了许多的孩子和大人了。 除了三桥公社,附近几个公社的也来了不少孩子。 年纪最小的都有七八岁,最大的有十二三岁,而且大多都是男娃,女娃很少。 只有赫连娇跟顾停云年纪最小,穿得最好,长得也最白嫩好看,一直都是人群中最亮的崽! 所以一来,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。 尤其是白白胖胖的小公主异常地夺目显眼。 其他公社第一次看到她的大人都看傻眼了,农村里白白胖胖的孩子少见,女娃就更没见过了! 怕不是从城里来的小娃娃吧?! 也有认识陈家老两口的开口打招呼:“陈大嫂,你们也来送娃儿上学啊?一段时间不见,乖宝看着更有福气了。” 对夸小孙女儿的人,马秀莲从来都是笑脸相迎:“是呀,孩子还是要读些儿书好。” 陈建军则是去给两个孩子排队报名。 而顾停云牵着小仓鼠远远地站在空地上,嫌人太了多吵闹。 赫连娇看着面前追逐笑闹的孩子们,有点后悔了。 这么多人类小崽聚在一起,要是哭起来不知道有多可怕。 好在没一会儿,三个老师拿着大喇叭喊道:“安静,都安静一下!我们现在先来分班。” 几个公社一共送了一百个左右的孩子来学校,按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