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世情缠帝却兴.十九
书迷正在阅读:护爱、艾文、我和朋友的哥哥恋爱了(原名:《我和朋友的哥哥做了[1v1 H]》)、靠糊弄学享齐人之福(1V2)、指尖湿热、病娇黑泥精屑男主、【咒回】自远方的夏天而来、扶腰直上(校园高H 1v1)、山河无恙、短篇合集(h)
嘿嘿嘿终于.... 「就这么办吧。」 萧宸身边是时刻有四名以上的潜龙卫跟着的;故话声一落,立时便有潜龙卫出外传达此事,省下了他召人前来再做安排的麻烦。 萧瑜和楼辉都是帝王的心腹股肱,对潜龙卫的存在十分了解,见萧宸这么一句后便未再多说,哪还猜不到潜龙卫必已有所行动?虽知帝王对太子信重非常,可连专属于帝王的暗卫都能运用得这般如臂使指,却仍教两人心下不免有些感慨。 因调查之事并非一蹴可几,两人也未再对幕后主使之人的身分妄加推测──横竖就是那么几个──而是又一次转移话题、由楼辉接续着开了口,问: 「另有一点……不知殿下对那『马贼』的身分可有头绪?」 「……没有证据,但有个大胆的推测。」 萧宸淡淡道,「军用輜重虽是笔大买卖,却不是什么人都有能力、有胆子吃下的。何况此事牵扯到民族大义,大是大非之前,便连江湖上那些违法乱纪、胡作非为的盗匪也会退避三舍?换言之,若有人明知这批物资乃是征北军所用,却依旧敢朝这批物资动手……不是心存反意,就是本身便与我大昭互为仇讎、誓不两立了。」 少年虽未明言,可单从结论来看,他疑心的对象便已十分明显。 听着的楼辉和萧瑜当然也明白这点──同不知是否存在的反贼相比,如今正与大昭交战的北雁,才是最迫切地盼着征北军断粮撤军的一方。 隆兴十六年的梁王案虽将北雁埋在大昭境内的钉子拔除不少,可要说彻底根绝,无论是谁都不敢发这等豪语。 ──更别提那人马贼的身分,原就是北雁人派兵劫掠边境、又不想将事情闹到两国征战时常用的推託藉口了。 「要真是北雁,这事儿可就麻烦了。」 楼辉苦笑着说,「那批輜重无论是毁了还是真给哪个不长眼的贼寇掠了,都比落到北雁手中要好……只是路线图已经洩漏,事发至今又已过了好些时辰,即使派信通知輜重队修改路线,怕也不见得能在那些马贼出手前顺利拦下。」 「臣倒不担心这点。」 相较于楼辉的忧虑,萧瑜的看法倒要正面许多: 「押送粮草的队伍是三天前离京的。仅仅三天、又是带着大批物资,就算輜重队日夜兼程不停赶路,满打满算也顶多到丰阳而已,离边关还有五、六天路程呢。即使北雁人一收到情报便动手、又成功劫下粮草纳入掌中,如何运出边关还是一大问题,还不如直接毁了省心。」 「五皇叔所言确实在理。」 粮草被毁的损失固然让人头疼,可和落入北雁手中、反过来养肥敌人相比,便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事儿了。 更别提粮草被毁,不过是假设北雁人直接在大昭境内劫了輜重却又无法运出、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;实际如何还是两说──不说其他,北雁立国至今数十年,对关外地土的熟悉程绝对远胜于暂时驻扎、留守该地的征北军。若北雁人能忍到輜重出了边关再动手,成功吞下那笔輜重的可能性绝对远高于直接在大昭境内行动。届时,征北军少了补给,苦苦支持的北雁军方却得了这批物资补助,此消彼长下,即使没能就此反败为胜,对北雁此刻的窘境也能有极大的改善。 想到这里,萧宸突然意识到了什么。 「也许那『马贼』之所以暴起杀人,不光是为了避免事洩,更是为了拖延时间。」 他边整理脑中灵光一现的思绪边道,「孟瀚与那马贼的交易本就是背着人进行的,如今又出了命案,自然更要想方设法将此事掩盖隐瞒、不让人疑心到他的身上……就算瞒不了一世,只要孟瀚能多拖上几天,待粮草出了边关,北雁方面能作手脚的地方就多了。」 「可惜他们却高看了孟瀚、又低看了姚景迁。」 明白萧宸的意思,楼辉心下凛然之馀,又不由有些庆幸。 倘若孟瀚没向姚景迁求助、又或姚景迁为了隐蔽罪责选择协助妻弟,就算只将这事儿拖了三五日,都可能会迎来完全不同的结果。可孟瀚寻了姚景迁,姚景迁也大义灭亲、主动出首承认了自个儿的过犯,这才让己方有了充足的时间思索、应对。 ──也是直到此刻,萧宸对姚景迁的芥蒂,才算是真正放了下来。 事实上,思及姚景迁连夜请见、潜龙卫的行动又是出了名的隐蔽,松了口气之外,年轻太子的心底,更不受控制地升起了一个极其大胆、却又足以让己方扭转劣势的念头。 「不若将计就计吧。」 片刻沉默后,脑中已有了腹案的萧宸驀然开口。音声沉静如旧,一双凤眸却已带上了迥异于先前的惊人神采: 「咱们便如雁贼所愿、暂将此案压上几日;待輜重出关、雁贼自以为得计出手劫粮,再反客为主将其一网打尽。如此一来,粮草的安危得以确保,吾等在失察一项上亦可将功折罪,不至于予陆氏口实。」 「唔,这招将计就计请君入瓮确实不错。可太子要如何让边关守军或沿途留守的驻军配合行动?」 萧瑜问,「若由太子直接下令,不光有越权之嫌,守军愿不愿意配合也是两说;可若先传信中军王师再行动,单单送信的时间就……如此设想虽好,实行起来却有不小的阻碍。」 「孤无需下令,只需传信守军、告知他们北雁意图劫粮便好。留守驻军已丢过一次粮,想来不会对这个消息坐视不理的。」 「就算如此……咦?」 萧瑜觉得姪子的想法多少有些天真,可劝说的话语才刚起了个头,便因意识到少年刚才说了些什么而猛然煞住了口。 「留守驻军……已丢过一次粮?」 「……嗯。」 这才想起父皇为顾及他的立场、着人在战报上隐去这一节的安排,萧宸有些訕訕,却还是让安远取来了先前给他收在枕下的信,将载着丢粮之事的那部分递给了萧瑜和楼辉传阅。 ──阅毕此节,楼辉也好、萧瑜也罢,两人此刻的心情,都只能用「无语」来形容了。 虽知圣人对太子信任爱宠至甚,可连这种消息都帮着隐瞒,未免也……虽说他父子两人父慈子孝到这种地步,对大昭的稳定绝对是有益无害;但想到歷史上那一桩桩父子相疑的惨剧、和某些人为离间二人情感所做出的种种努力,便不由生出了nongnong同情。 只是心下如何感觉一回事、眼下该如何应对又是一回事。忍下窥看其馀内容的好奇心将信递还给姪子后,萧瑜一声轻咳,将方才未尽的劝说接续了下去: 「守军的首要任务是确保驻地的安危,大可以担心调虎离山、驻地有失为由拒绝派兵。故太子将计就计的用意虽好,实行起来却不免有些……不切实际了。」 「……孤明白了。」 萧宸本就不是那种刚愎自用、不进人言的类型,萧瑜「不切实际」的评断虽让他有些失落,但因所言句句在理,他却还是在稍稍缓过情绪后点了点头表示了解,无奈却也认命地放下了这个念头。 不过即使没打算将计就计引北雁入彀,那批粮草的安全仍是眼下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……更别提事情掀上檯面后,他还得顶着陆氏和其馀反对者的质疑设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了。念及可能的攻訐、和已有数月未见的父皇,少年心思数转,脑海里已又是一个大胆且难以抗拒的念头浮现。 「既然如此,便由孤带兵亲自护送那批輜重。」 「殿下?」 「太子!」 没想到少年驀地便是如此一句,萧瑜与楼辉尽皆大骇,却才要以他身分贵重为由出言劝阻,年轻的太子便已抢先一步又道: 「要确保粮草平安抵达前线、又要将孤从这洩密案中摘出来,最好的方式,自然是由孤一肩担起粮草输送之职。如此一来,陆氏等便无法将指使孟瀚洩密的罪名安到孤头上,也会因顾忌着前线的状况而不敢对孤下手。至于出关之后……留守驻军可以坐视粮草被劫,却不可能置孤的安危于不顾。如此一石二鸟,疑难尽解;唯一的麻烦,只是国事又需得交由二位处理而已。」 因国事由楼辉与萧瑜共掌之事早有前例,萧宸此刻说来不仅半点不心虚,还越想便越觉得自个儿这个主意当真妙极;明明不久前还因姚景迁捅出的漏子而陷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,如今却是雨过天青、欢悦非常,恨不得即刻起行、率军往见父皇了。 这厢萧宸因想到了解决之法而雀跃欢欣,那厢萧瑜和楼辉却是坐困愁城、心下发苦──他二人都曾给帝王千叮嚀万嘱咐,道是务要守好太子、莫令其亲身犯险。偏生有人从中作梗、帝王给太子选的管事人又自个儿出了岔子……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,要想解决眼前的困境,由太子亲往前线送粮无疑是最乾脆也最有效的做法。 而他二人思来想去,能用以劝阻太子的,也就只有最单薄也最无力的「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」一项而已。 也因此,苦思多时后,同样想不到理由阻拦的二人对望一眼,最终只得认命地双双頷首,而由萧瑜代表着开了口: 「也只能这么做了……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,太子此行请千万以自身安危为重,莫要以身犯险。否则若有了什么万一,臣等便无顏面对圣人了。」 「孤明白的。」 萧宸不否认自己这么做有大半是出于私心,却也不会因此便疏忽了自身的安危。故带着十二万分的认真一声应过后,他也不耽搁,当即具体的出行事宜同两位长辈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…… =================简体=============== 「就这么办吧。」 萧宸身边是时刻有四名以上的潜龙卫跟着的;故话声一落,立时便有潜龙卫出外传达此事,省下了他召人前来再做安排的麻烦。 萧瑜和楼辉都是帝王的心腹股肱,对潜龙卫的存在十分了解,见萧宸这么一句后便未再多说,哪还猜不到潜龙卫必已有所行动?虽知帝王对太子信重非常,可连专属于帝王的暗卫都能运用得这般如臂使指,却仍教两人心下不免有些感慨。 因调查之事并非一蹴可几,两人也未再对幕后主使之人的身分妄加推测──横竖就是那么几个──而是又一次转移话题、由楼辉接续着开了口,问: 「另有一点……不知殿下对那『马贼』的身分可有头绪?」 「……没有证据,但有个大胆的推测。」 萧宸淡淡道,「军用辎重虽是笔大买卖,却不是什么人都有能力、有胆子吃下的。何况此事牵扯到民族大义,大是大非之前,便连江湖上那些违法乱纪、胡作非为的盗匪也会退避三舍?换言之,若有人明知这批物资乃是征北军所用,却依旧敢朝这批物资动手……不是心存反意,就是本身便与我大昭互为仇雠、誓不两立了。」 少年虽未明言,可单从结论来看,他疑心的对象便已十分明显。 听着的楼辉和萧瑜当然也明白这点──同不知是否存在的反贼相比,如今正与大昭交战的北雁,才是最迫切地盼着征北军断粮撤军的一方。 隆兴十六年的梁王案虽将北雁埋在大昭境内的钉子拔除不少,可要说彻底根绝,无论是谁都不敢发这等豪语。 ──更别提那人马贼的身分,原就是北雁人派兵劫掠边境、又不想将事情闹到两国征战时常用的推托藉口了。 「要真是北雁,这事儿可就麻烦了。」 楼辉苦笑着说,「那批辎重无论是毁了还是真给哪个不长眼的贼寇掠了,都比落到北雁手中要好……只是路线图已经泄漏,事发至今又已过了好些时辰,即使派信通知辎重队修改路线,怕也不见得能在那些马贼出手前顺利拦下。」 「臣倒不担心这点。」 相较于楼辉的忧虑,萧瑜的看法倒要正面许多: 「押送粮草的队伍是三天前离京的。仅仅三天、又是带着大批物资,就算辎重队日夜兼程不停赶路,满打满算也顶多到丰阳而已,离边关还有五、六天路程呢。即使北雁人一收到情报便动手、又成功劫下粮草纳入掌中,如何运出边关还是一大问题,还不如直接毁了省心。」 「五皇叔所言确实在理。」 粮草被毁的损失固然让人头疼,可和落入北雁手中、反过来养肥敌人相比,便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事儿了。 更别提粮草被毁,不过是假设北雁人直接在大昭境内劫了辎重却又无法运出、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;实际如何还是两说──不说其他,北雁立国至今数十年,对关外地土的熟悉程绝对远胜于暂时驻扎、留守该地的征北军。若北雁人能忍到辎重出了边关再动手,成功吞下那笔辎重的可能性绝对远高于直接在大昭境内行动。届时,征北军少了补给,苦苦支持的北雁军方却得了这批物资补助,此消彼长下,即使没能就此反败为胜,对北雁此刻的窘境也能有极大的改善。 想到这里,萧宸突然意识到了什么。 「也许那『马贼』之所以暴起杀人,不光是为了避免事泄,更是为了拖延时间。」 他边整理脑中灵光一现的思绪边道,「孟瀚与那马贼的交易本就是背着人进行的,如今又出了命案,自然更要想方设法将此事掩盖隐瞒、不让人疑心到他的身上……就算瞒不了一世,只要孟瀚能多拖上几天,待粮草出了边关,北雁方面能作手脚的地方就多了。」 「可惜他们却高看了孟瀚、又低看了姚景迁。」 明白萧宸的意思,楼辉心下凛然之余,又不由有些庆幸。 倘若孟瀚没向姚景迁求助、又或姚景迁为了隐蔽罪责选择协助妻弟,就算只将这事儿拖了三五日,都可能会迎来完全不同的结果。可孟瀚寻了姚景迁,姚景迁也大义灭亲、主动出首承认了自个儿的过犯,这才让己方有了充足的时间思索、应对。 ──也是直到此刻,萧宸对姚景迁的芥蒂,才算是真正放了下来。 事实上,思及姚景迁连夜请见、潜龙卫的行动又是出了名的隐蔽,松了口气之外,年轻太子的心底,更不受控制地升起了一个极其大胆、却又足以让己方扭转劣势的念头。 「不若将计就计吧。」 片刻沉默后,脑中已有了腹案的萧宸蓦然开口。音声沉静如旧,一双凤眸却已带上了迥异于先前的惊人神采: 「咱们便如雁贼所愿、暂将此案压上几日;待辎重出关、雁贼自以为得计出手劫粮,再反客为主将其一网打尽。如此一来,粮草的安危得以确保,吾等在失察一项上亦可将功折罪,不至于予陆氏口实。」 「唔,这招将计就计请君入瓮确实不错。可太子要如何让边关守军或沿途留守的驻军配合行动?」 萧瑜问,「若由太子直接下令,不光有越权之嫌,守军愿不愿意配合也是两说;可若先传信中军王师再行动,单单送信的时间就……如此设想虽好,实行起来却有不小的阻碍。」 「孤无需下令,只需传信守军、告知他们北雁意图劫粮便好。留守驻军已丢过一次粮,想来不会对这个消息坐视不理的。」 「就算如此……咦?」 萧瑜觉得侄子的想法多少有些天真,可劝说的话语才刚起了个头,便因意识到少年刚才说了些什么而猛然煞住了口。 「留守驻军……已丢过一次粮?」 「……嗯。」 这才想起父皇为顾及他的立场、着人在战报上隐去这一节的安排,萧宸有些讪讪,却还是让安远取来了先前给他收在枕下的信,将载着丢粮之事的那部分递给了萧瑜和楼辉传阅。 ──阅毕此节,楼辉也好、萧瑜也罢,两人此刻的心情,都只能用「无语」来形容了。 虽知圣人对太子信任爱宠至甚,可连这种消息都帮着隐瞒,未免也……虽说他父子两人父慈子孝到这种地步,对大昭的稳定绝对是有益无害;但想到历史上那一桩桩父子相疑的惨剧、和某些人为离间二人情感所做出的种种努力,便不由生出了nongnong同情。 只是心下如何感觉一回事、眼下该如何应对又是一回事。忍下窥看其余内容的好奇心将信递还给侄子后,萧瑜一声轻咳,将方才未尽的劝说接续了下去: 「守军的首要任务是确保驻地的安危,大可以担心调虎离山、驻地有失为由拒绝派兵。故太子将计就计的用意虽好,实行起来却不免有些……不切实际了。」 「……孤明白了。」 萧宸本就不是那种刚愎自用、不进人言的类型,萧瑜「不切实际」的评断虽让他有些失落,但因所言句句在理,他却还是在稍稍缓过情绪后点了点头表示了解,无奈却也认命地放下了这个念头。 不过即使没打算将计就计引北雁入彀,那批粮草的安全仍是眼下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……更别提事情掀上台面后,他还得顶着陆氏和其余反对者的质疑设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了。念及可能的攻讦、和已有数月未见的父皇,少年心思数转,脑海里已又是一个大胆且难以抗拒的念头浮现。 「既然如此,便由孤带兵亲自护送那批辎重。」 「殿下?」 「太子!」 没想到少年蓦地便是如此一句,萧瑜与楼辉尽皆大骇,却才要以他身分贵重为由出言劝阻,年轻的太子便已抢先一步又道: 「要确保粮草平安抵达前线、又要将孤从这泄密案中摘出来,最好的方式,自然是由孤一肩担起粮草输送之职。如此一来,陆氏等便无法将指使孟瀚泄密的罪名安到孤头上,也会因顾忌着前线的状况而不敢对孤下手。至于出关之后……留守驻军可以坐视粮草被劫,却不可能置孤的安危于不顾。如此一石二鸟,疑难尽解;唯一的麻烦,只是国事又需得交由二位处理而已。」 因国事由楼辉与萧瑜共掌之事早有前例,萧宸此刻说来不仅半点不心虚,还越想便越觉得自个儿这个主意当真妙极;明明不久前还因姚景迁捅出的漏子而陷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,如今却是雨过天青、欢悦非常,恨不得即刻起行、率军往见父皇了。 这厢萧宸因想到了解决之法而雀跃欢欣,那厢萧瑜和楼辉却是坐困愁城、心下发苦──他二人都曾给帝王千叮咛万嘱咐,道是务要守好太子、莫令其亲身犯险。偏生有人从中作梗、帝王给太子选的管事人又自个儿出了岔子……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,要想解决眼前的困境,由太子亲往前线送粮无疑是最乾脆也最有效的做法。 而他二人思来想去,能用以劝阻太子的,也就只有最单薄也最无力的「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」一项而已。 也因此,苦思多时后,同样想不到理由阻拦的二人对望一眼,最终只得认命地双双颔首,而由萧瑜代表着开了口: 「也只能这么做了……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,太子此行请千万以自身安危为重,莫要以身犯险。否则若有了什么万一,臣等便无颜面对圣人了。」 「孤明白的。」 萧宸不否认自己这么做有大半是出于私心,却也不会因此便疏忽了自身的安危。故带着十二万分的认真一声应过后,他也不耽搁,当即具体的出行事宜同两位长辈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