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263
,走近了他,爱上了他。 太想记住那一天了。 电影选中了他,莘野也选中了他。 ………… 主创回答问题以后,主演又被主持人问话。他们几个再一次泣不成声,现场观众也再一次掉出泪来。 等采访问题全部结束,流程进入了互动环节。 “好!”主持人道,“刚才入场的礼物包有一张纸跟一支笔。谢导他呢,想请大家回忆自己的那一天,写下来,等一会儿出会场时投到两边的小箱子里。不要忘记一起写上邮箱等等联系方式,我们会在多年以后联系您的,寄回纸片。” “???”现场观众全兴奋了。 “那个时候,您也许已厌倦了丈夫,厌倦了子女,厌倦了父母,又或许厌倦了工作,厌倦了梦想,那个时候,你们可以重新想想,那一天,还是不是你们生命最重要的那一天了。如果是,为什么?以后的路该如何走?如果不是,它甚至变成了您最厌恶的一天,又为什么?以后的路又该如何走?” “……”台下观众都把那纸放在膝盖上,凝神思考。 有人开始动笔,书写认真,神情肃穆。 谢兰生看到莘野寥寥几笔就写好了。 两三分钟后,首个观众走到出口,投入纸片,深深呼气而后离开。 接着,陆陆续续地,大家都把手中“一天”郑重其事投入箱子。有些年轻的女孩子说她们可想不出来,谢兰生在台上笑笑,回:“正常的,你们还小呢。如果转折的那一天在18岁前就来过了,反而奇怪了。” 渐渐地,首映现场的人少了。 莘野是最后一个到门口投“一天”的。他一手插兜,一手把纸投进箱子。 投完,他与兰生并肩出来。 今天是正月十五。天上月亮又大又圆,满天星子露了出来,在这些年的北京冬天难得一见,仿佛奇迹。 “喂,莘野,”谢兰生说,“咱们沿街走一走吧。” 莘野颔首:“嗯。” 他们沿着霓虹闪烁的大路走了下去。路灯照在人行道旁的护栏上,护栏呈现出奇异的金铜色泽。天上月亮那么美,敷着一层好像正在融化着的淡金。 谢兰生又想起来了夏目漱石的那一句“今夜月色真美”。 旁边出现一条小巷,兰生带着莘野拐进去。 “莘野,”整条小巷空无一人,兰生拉过莘野的手,十指交叉,缠缠绵绵,“咱们一起二十年了,真真正正二十年了。” 莘野看看谢兰生:“嗯。” 1996的元宵节他们两个成为恋人,一晃眼,今天竟是2016的元宵节。 整整二十年。 二十年过去了。 谢兰生想:他们还是这样恩爱。莘野对他,既有爱,又有恩。他故意把首映选择上元的这一天。 想了想,谢兰生又问莘野:“你写的‘一天’是哪天?” 莘野说:“一样。1991年3月21号,春分。” 兰生低低地笑了。 谢兰生一直以为莘野、电影同样重要,可是,在准备首映礼时,在考虑“哪一天”时,他竟突然问他自己,如果题目不是记住一天,而是只能记住一个小时,一分钟,一秒,他会选择哪个小时?哪一分钟?哪一秒呢? 他在“中777”跟“莘野忽地抬眸看他”的两个瞬间之间犹豫了很久,最后选了莘野忽地抬眸看他的那个瞬间。 于是谢兰生知道了,莘野要比电影还重要。 真是不可思议。 “二十年了。”莘野嗓音低低的,又问谢兰生,“究竟还能再过几个二十年?一个?两个?三个?” “都有可能。”谢兰生答,“你害怕吗?” 莘野笑笑:“走在后头,就不怕,走在前头还是有一点怕的。” “感觉应该是差不多时候走吧?”谢兰生说,“我妈说过,非常恩爱的老夫妻如果一个没了,另一个也就快了。” “那还行。”莘野挑挑眉,“你呢?怕吗?” “嗯……”谢兰生笑,“我有三个问题,如果三个问题答案全都是‘是’,就不怕。” “说说看?” “好。”46岁的谢兰生还是爱笑,“第一个问题,天堂的人会做梦吗?” 莘野点点头,挺肯定地说:“会的。” “第二个问题,天堂里有电影院吗?” “有的。” 谢兰生又看看月亮:“第三个问题,咱们还能在一起吗?” 莘野更加肯定地答:“当然能。” 三个答案全都是是,谢兰生盖棺定论:“那就不怕。” 莘野喉间发出轻笑。 正元月色又白又亮,两侧建筑古色古香,青瓦朱檐,花木扶疏,仿佛已经矗立千年。 一步一步踏着砖石,谢兰生再次文艺起来:“莘野,你知道吗,拍那一场时,见‘mama’总结人生,我突然把自己将来的墓志铭给想好了。” “嗯?是什么?” 这要换了其他的人墓志铭能写一长串,什么几座金熊几座金狮几座金棕榈,或者写写别人封的“中国独立电影第一人”“中国独立电影之父”“中国电影领军人物”等等等等rou麻的词,或者……谢兰生的电影成就可以罗列上百行。 “嗯,就写,‘这是一个幸福的人’,”谢兰生一边说着,一边死死攥着莘野的手,让莘野指根生疼生疼,“就写,‘这是一个幸福的人。他这一生从未离开他的挚爱,与梦想。’” 【正文完】 作者有话要说: 好啦,到这里就“正文完”啦……应该有三个番外,不过涉及生老病死……我这几天先修修文,一星期后再贴番外吧~ 发个后记: 首先哐哐道歉……一直都有好多读者说想看到谢导爆红,但他最后也没爆红……他的演员好多爆红,他却没有,只是谢导并不在意,他得到了他想要的。 打上“正文完”三个字,熊猫还挺如释重负的。首先是文非常难写。要查资料,要写科普,可总是显得枯燥。而且,政治方面我也难讲。各方观点看的越多,对于“对错”反而越糊涂。我写上篇AI行业文也遇到过类似困惑——我没办法光打鸡血,喊“发展AI、对抗美国”,因为科技冷战已经成了AI进步的最大障碍。我若有天更成熟了,可能会修这两篇文,现在只能囫囵过去,说“有人这样想,有人那样想。”再而且,这篇文的时间跨度太大了,两个人的故事还跟大的背景纠纠缠缠,比如最后俩人44/46岁,感情线很难设计。这个艰难终于过去了。 另外就是,我开文前以为能跟谢导一样,不care数据,只写自己想写的文,可开文后突然发现我做不到……文太冷了,就挺丧的……幸好,这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