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文学 - 耽美小说 - 南北杂货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630

分卷阅读630

    交给侯蔺负责,罗用和另外几位博士,以及众助教,这几日都在商讨编书的事情。

既然要教学,没有书籍肯定是不行的,这件事不能指望别人,只能他们这些人自己编写。

罗用将这件事分派到各工学博士以及助教们身上,别看工学这些助教地位不高,连个品级都没有,却实打实都是各个家族安排过来的人才。

毕竟那些个腹内空空的货,千辛万苦安插进来亦是无用,别说有没有那个能力可以接触到关键技术,就算被他们接触到了,怕也未必能够学得回去。

罗用安排他们几人一组,要求每一组人都在一个月之内编出一本书册,未必要十分周全高深,旨在实用。

罗用自己并不做这个事情,他负责监督各个小组的进度,也帮忙解决一些他们在编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

而在这些小组当中,最最受人期待的,自然就是衡致他们那一组。

衡致与两名助教同编一本书,在侯蔺那边招募进来的十几个学生的帮助下,这项工作进行得很顺利,不到一个月,便编完了一个书册,交由侯蔺,让他去寻人雕刻印板。

二月中旬的一个大朝之上,罗用奉上已经成书的几本册子,交给皇帝以及众位大臣检验。

其中便有衡致等人编撰的,这是罗用以及他的弟子们,在他从后世带来的知识基础上,在这个时代钻研试验这些年之后,第一次将成果以书籍的方式呈现在这个世界上。

这只是薄薄的一本册子,里面的内容也并不十分多,更谈不上艰涩难懂。

书中简述了力学原理,并提出力的大小,其实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一个比较精确的数据,并且例举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加以分析。

在这本书的最后几页,讲述了杠杆滑轮等物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与原理,配有清晰的图画。

最后的最后,甚至还提出了热能这种全新的概念,也大致说明了一下它之所以能在生产中得以利用的原理,算是为当代这些人解开了热能的神秘面纱。

朝堂之上,多是有识之士,这本册子一经传阅,当即引起轰动。

尤其是最后那一部分关于热能的内容,众人先前基本上也只是道听途说,并不真的明白它的运用原理,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,只不过是罗用他们在吹牛而已,这时候一看这个册子,很多脑子聪明些的,一下子便都懂了!

这个世界上,竟果真能有这般奇事!

只要烧火就能实现生产,在当时这些人眼中,这简直堪比仙术!

第418章早春

其实不仅是衡致他们这一本,其他几本册子同样也很有价值。

技术这个东西就是要公开要交流,然后再集合更多人的智慧,对它加以改进升级,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取得进步。

然而技术往往也意味着财富,甚至是匠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,关于整理和公开这些技术,从前是没有人能做也没有人愿做这件事情,即便做了也没有多少功绩,匠人的社会地位低下,奇技yin巧并不被人高看。

这一次是罗用以自己手头上的几个技术作为诱饵,才能令这工学得以开办,这些书籍得以编撰。

那些大家族们为了自己的人能够在工学之中获得认可,占据一个有利位置,这回纷纷也都下了一些本钱,拿出一些自家掌握的技术编写到这第一批教学资料当中。

说实在的,这里面的不少技术,就连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,也是头一回见到。

随着这些书籍的面世,朝中许多人也都纷纷感觉到,这罗用,似是要掀起一股浪潮,不知这股浪潮于这世间,于这朝堂,又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,对于他们个人以及家族来说,又是有利的吗,还是会带来什么冲击以及隐患?

但就眼下这形势来看,怕是谁也阻挡不了这一股浪潮了,各大家族已经纷纷下水,那个关于热能的新技术,谁人又能舍得松手。

·

话说,自打罗用回到长安城以后,不是忙着接任长安县令一职,就是忙着那工学的事情,每日里早出晚归的,并不怎么着家。

二娘与四娘她们几个倒是亲近得很,衡致与阿枝两口子也与他们同住,衡致近来也在忙工学那边的事情,阿枝就与二娘她们一起。

他们平日里若是无事,有时候便会一起去四娘她们干活的南北杂货看看,有时候去大娘那边的阿姊食铺看看,几个年轻女子坐在一起说说闲话,日子也是过得颇舒心。

五郎他们几个小的就没有这么好命,这几个现在也还没有什么正经事情做,于是罗用便叫他们依旧去白家上课。

白家人管教族内子弟颇严,课业亦颇重,弄得五郎他们几个每日里苦哈哈的,看着阿姊们闲着没事惬意悠然,他们却只有乖乖读书的份。

其实二娘她们也有干活的时候,只是这些个小的没看到而已。

二娘打算在长安城办一个面巾作坊,地方都定好了,就在大通坊进来一点的敦义坊,与阿姊食铺挨得近,离大娘她们两口子的家宅也近。

这一日,大娘邀二娘同去新丰集市看货,打算去那边看看白叠花。

那新丰集市早几年主要就是卖些粮食土产,而且只是冬季热闹,其他几个季节都比较萧条。

现在那边什么物什都有了,一年四季都很热闹,尤其是一些大宗货物买卖,粮食牲口精铁石炭之类,不需去往长安城,直接在这新丰集市上便可达成交易,很多潼关洛阳一带的商贾也到这个集市上买货。

这两日大娘听人说,关内道那边过来一批白叠花,数量颇多,要价亦不甚高,于是她便对二娘说了,姊妹二人打算一起过去看看。

随行赶车的都是大娘铺子里的妇人,她们几个负责采购的,常常要去新丰集市那边买货,这日刚好便一起去了。

农历二月份,天气已是一日暖过一日,有那爱俏的郎君娘子,这时候已经换下了袄子,穿上了薄衫。

街上行人车辆颇多,还有成群结队的小孩在街边嬉闹玩耍。

“自那种牛痘之法推行之后,这长安城中的孩童便越来越多了。”大娘笑看着街上那些小孩,对二娘言道。

“飞儿可种上了?”二娘问。

“一早便种上了,哪有不种的。”大娘道:“常乐县那边的孩童可是要种?”

“都要种的。”二娘也说:“只是那边地方小,人也少,有时候若是不凑巧,遇不着痘种,便要等上一等。”

“长安这边人多,倒是不需等,去了便能种上,早前还要收那三五文钱,后来有御史在朝堂之上说了这件事,道是有些家中穷困见识又短的父母,为了省那三五文钱,竟是不给儿女种痘,道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