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107
书迷正在阅读:一触即燃、一方清池、偏偏遇见你、寒炎劫、玉微瑕、[综英美]老师不是人!、宛如渣女、意外之喜、甩不掉的超富男友、【洪荒同人】好仙不长命
什么啊?朕说的话你没听到吗?” 林楠道:“不然、不然我明年就去考一个……”童生试在每年春天,今年的早错过了。 李熙怒道:“今年便是乡试,你明年弄个秀才有什么用?难道要朕将乡试推后一年等你不成?” 林楠道:“先生说,学生再过三年,正合下场……” 李熙断然道:“不行,今年你必须下场。” 林楠哀声道:“我爹真的会打死我的!” 李熙一时气结,他堂堂天子,偏偏这小子在他面前滑不留手,在他爹面前却像耗子见了猫似的。 有心亲自写信给林如海,但是想起他的脾气,不知怎的也有些心虚,摆摆手道:“罢了罢了,朕亲自给你办!等到了七月,朕派人送你回江南乡试。” 林楠的人生规划里,目前可没有科举这一项,顿时大汗,道:“先生说……” 话还未说话,听到啪的一声响,却是李熙又一掌拍在了案上,林楠忙闭嘴。 李熙气的吹胡子瞪眼,合着他家老爹、他家先生,个个都比他大是吧?看来是自己对他实在是太好了,导致这小子在自己面前胆子越来越大,想来也是,他家老爹打板子、罚抄书,他家先生打戒尺、罚抄书……而他呢?尽跟着擦屁股了! 不过,这种感觉,居然还不坏。 端起茶盏喝了一口,压压火气,心平气和道:“这的好处,你知我知,但是百姓不知。朕总不能强行下令,天下童子必须以三字经开蒙吧?——现下只有你是自幼学习,你虽颇有才名,但若不能在科考中出彩,旁人未必会信服效仿。” 熟读三字经,能知天下事、通圣人礼,非是虚言,三字经涵盖了教育、历史、天文、地理、伦理和道德等各个方面,对孩童的开智启蒙有着难能可贵的作用。但是李熙更看重的却是其中宣扬的人伦义理、忠孝节义,虽对此也有所涉及,但是太难,门槛太高,不及浅显易懂,朗朗上口,别说是开蒙的童子,便是不识字的村汉,多听几遍,也能诵读几句,若能让忠君报国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之中遍植人心,便胜过了千军万马,这也是李熙对的普及甚至比林楠更上心的原因。 林楠这才明白李熙逼他下场的目的,念头微微一转,道:“要普及三字经,也不必用这个法子,且不说学生能不能在科举中一鸣惊人,便是能够,学生一个人又能影响几个人?” 李熙看向他,道:“你有旁的办法?” 林楠点头。 “说。” 林楠很想先提条件再答题,但终究还是不敢,道:“对于读书人来说,读什么不重要,重要的是考什么。” 用后世的话来说,就是高考指挥棒决定了高中教学模式,所以别看上面天天喊教育改革,就算嗓子都喊哑了,下面还是该填鸭填鸭,该题海题海。想当年多少人一辈子也没机会见到一个外国人,就为了几次考试,将abcd从三岁念到二十三岁,明清时更夸张,一个八股文,把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套了进去。应试教育在中华民族可谓是源远流长。 “所以,”林楠继续道:“只要将童生试的考题略略加一点三字经的内容,不怕他们不读。不过,这是硬法子。” 李熙问道:“还有软法子?” 林楠点头道:“所谓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,三位殿下不是写了注么?只需将之全部实名刊印发行,天下人必趋之若鹜,若是陛下亲手写个序言什么的,那就更不得了了。” 李熙看着林楠,目光有些微妙,这个问题,他与时博文等心腹大臣也曾讨论过,法子不是没有,但是却没有一个如林楠的这般直接有效的。而最让他吃惊的,不是林楠能想到法子,而是他那轻描淡写、信手拈来的模样,忽然就想起老五李旬提起对林楠的印象时说的话:“反正不管什么事,到了林郎手里,便只剩下了五个字‘也不是没法子’”,不由有些愣神:难道这三字经真的有这么神奇?一教就教出林楠这样的怪胎出来。 却不知林楠身后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做底子,且他想的法子,与其说是直接有效,倒不如说是现代人所特有的功利,这样的主意,李熙的那些大臣们也未必想不到,只是不敢在李熙面前说罢了。 只听林楠继续道:“最好的法子,自然是软硬兼施,双管齐下,一面将和大张旗鼓的发行,让百姓知道陛下还有殿下们是喜欢的,一面故意放出些可靠的‘谣言’,说陛下有意将纳入童生试的范围,等过个三五年,百姓们习惯了这种说法,再开始实施,他们也不会觉得难以接受,如此就两全其美了。” 李熙微微沉吟片刻,颔首道:“罢了,此次算你献书献策有功,你身上没有功名,朕也不好赏,可有什么想要的?” 林楠大喜,道:“那我是不是就可以不用……” “不可以。” 李熙知道他要说什么,一开口便断然拒绝。 笑话,林楠的法子是利用政令达到目的,若是没有看得见的成绩,如何看得出他的政令是英明的?更何况,让百姓熟悉‘谣言’,三五年之后再在童生试中加入,何如让百姓看见的成效之后,名正言顺的推行?总之不管怎么样,让这小子参加科举,是必须的! 见林楠神色怏怏,李熙安慰道:“你也无需担心,时博文是稳重太过,其实进士科最重诗词歌赋,在这方面,天下少有人能及得上你们父子,科举对你来说算不得什么……唔,你想说什么?” 林楠摇头,断然道:“没有!” 李熙看着他不说话,林楠无法,央道:“我考完再说行不行?” 李熙依旧看着他不说话,林楠闷闷道:“学生是想说,会写诗词歌赋的,不一定会治国,用诗词歌赋取士,倒不如考策论时文。”如果越会写诗就越会治国的话,那么李煜也就不会成为亡国之君了。 李熙点头:“你能看到此点,倒也难得,只是——为何要等你考完之后再说?” 林楠老实道:“我不会写策论。” 李熙恨不得一掌拍过去,忍了气,道:“有此远见的,不止你一个,只是事关举国命脉,争议数年也未有定论,有些事,朕也不能一言而决。” 林楠道: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,这些事,当然要温水煮青蛙,慢慢的来。” 李熙讶道:“何为温水煮青蛙?” 林楠将这个后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讲述一遍,道:“突如其来的变革往往会让许多人警惕抗拒,但是渐变就会令人逐渐适应和习惯了。” 李熙沉声片刻,不置可否:“朕知道你这些日子正在郊外建园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