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文学 - 言情小说 - 贤臣养成实录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06

分卷阅读106

    揽这个活计的人可不少呢。

    廖mama一向在大太太面前得脸面,十分受重视。如今既然她都同意了,那必是确定无疑了的。

    众人思量到这里,纷纷向麦穗投来大量的目光,十分的不善。

    这小丫头!闯祸还闯出名堂来了!

    麦穗听廖mama如此说,心中大喜,忙伏在地上,一下下磕起头来,心中对廖mama感激不已。

    先前因为廖mama是大太太身边的人,麦穗一向觉得她如洪水猛兽一般,再加上降月银之事,更是对她怨憎不已。

    如今知道了真相,又有了廖mama这一系列安排,因而,当初麦穗对廖mama的痛恨之情有多重,现在对她的感激就有多深。

    廖mama睇眼看了看众人的反应,又瞧了瞧麦穗泪眼朦胧的样子,微微勾了勾唇角。

    她总算能给大太太个满意的交代了。

    **

    此时,礼部一封闭的大堂内,数十位学识渊博的官员正在埋头苦干,集中精力批阅试卷。

    这次批改的,正是此次京师府试的试卷。

    跟考试一样,京师童生试的阅卷事务也具有极大地特殊性,阅卷的官员均由礼部尚书指定,多是由朝中的翰林或是学问精进的大儒担任。

    大齐文治天下,官员中虽有凭借祖上恩荫授官的,但多是些低品级小官,要想升到三品以上,必须是由科举出身的正统学子才行。

    而这些翰林及文学大儒,恰恰都是科举入仕的学子中的佼佼者,但朝中最不缺的就是这样的人才,学问渊博的多得是。

    因而,这些阅卷官员的选择,一多半是因为参加考试的学子里没有亲戚故旧以及门生弟子,以防止出现徇私的状况。

    但京师高官权贵众多,背地里的关系,又怎能一一全部得知呢?因而,礼部尚书又安排了两位侍郎采取轮班制,对改卷的情况亲自进行监督,并对阅卷现场的一些突发状况进行合理的解决。

    而今日负责监督的,恰恰是礼部左侍郎——姜景华。

    ☆、第097章 纰漏(二更求首订)

    姜景华年逾四十,却依旧生的丰神俊貌,高大儒雅,看起来十分的精神。

    岁月对他似乎格外的优待,除了渐渐蓄长的胡须外,并未在他脸上留下太多痕迹。

    此时,侧殿内无一丝人声,只有阅卷官员们翻阅试卷时哗啦啦的响声,以及姜景华时不时巡视时皂靴发出的“啪嗒——啪嗒——”的声音。

    姜景华巡视了一会儿,见阅卷官员们个顶个的认真,且也不并没有出现任何不正常的情况,他满意地点点头,抚了抚长长的胡须,停下了巡视的脚步,转身走到了侧殿旁边的小休息室里坐下。

    巡视也是要讲究时间和策略的。

    在场阅卷的个个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、国之栋梁,身份贵重,加之又都有着读书人的傲骨,人人都觉得自己高风亮节,正该被人仰视、尊重!

    因而,若是经常性的巡视,会让阅卷官员们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不信任,很容易得罪人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过于尽职尽责,反倒不美。

    姜景华在礼部侍郎的位置上坐了有十来年之久,深谙此道,正是个中高手!

    因而,像如今这样,一个上午巡视两三回,既完成了工作,又不得罪这些同僚,最是适宜,他做起来十分的得心应手。

    姜景华饮了会儿茶,又就着天光看了会儿书,间或出来巡视一会儿,转眼间,上午的阅卷就要结束了。

    京师各项考试的阅卷都十分的严格,每份试卷都要最少经过三人之手,才能判定分数,若是三位阅卷官员出现意见分歧、拿不定注意,还会请主阅官员在一块儿商量,进行水平评定。

    因为这个,京师考试的阅卷效率就不是很高!

    因而,一个上午的时间过去,也才评定了两百多份试卷而已。

    “各位大人辛苦了!礼部已备好了宴席,各位简单用一下午饭,再在庐舍里休整休整,咱们下午继续!”

    等阅卷官员们离了座,纷纷站起身来,姜景华就走上前去,拱手客气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不敢不敢!科举乃重中之重,我等能为朝廷效绵薄之力,甄选国之精英,全仰赖尚书大人的眷顾和信任,仰赖圣上的天恩呐!这是我等之幸,不言辛苦!不言辛苦!”

    大家也都是眼明心活之人,官场话灌了一肚子,说起来一套一套的,纷纷客气了起来。

    众人你来我往的谦虚了一会儿,姜景华就吩咐了小吏,引着各位大人前去用餐。

    他则要继续留下来,进行一些收尾工作。

    所谓收尾工作,就是要将阅卷之前加上的用来糊名的纸张去掉,然后将每份试卷单独封成小册,并按照一阅所得分数进行简单的分类,以便日后全部试卷改出时,统一进行计分、排名。

    府试虽是分三天三场考的,但每个人的试卷却不是分开的。在一阅之前,小吏们就会将每个人三场所有的试卷封存在一起,进行糊名,以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的状况。

    这种状况,就使得一阅完毕时,每个考生的成绩基本已经全部出来。

    但科举主要考的是文章,自古讲究文无第一,说的就是一篇文章的变数很大,不同的人阅卷,可能成绩就不同。

    因而,一阅之后,还会进行二阅。

    但二阅与一阅极为不同,不再是大海捞针一般一份一份的批阅,而是只选取前两百名,每位考官再全部批阅一边,分出一二三四,这就是最终的府试排名了。

    此时,小吏们正在一一拆掉糊名用纸。

    姜景华站在一旁,不时地翻阅已经改出的几份,想要看一看这些考生的得分状况。

    突然,一份试卷呈现在他的面前,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目光。

    只因这份试卷不仅字迹清秀爽朗,且首页的策论题目十分新颖,一看就是个优秀学子写出的。

    姜景华不由翻到了尾页,看了看考生的姓名。

    杜鼎臣。

    杜鼎臣?

    是岳阁老的外孙啊!

    姜景华心思动了动,开始一页一页认真的翻阅了起来。

    前面三篇策论,全都写得极为精彩!

    虽说岳阁老如今有向太子靠拢的趋势,而姜景华自己则拜了高阁老为座师,两人可以说是不同的阵营,明明白白的政敌。

    姜景华却依旧忍不住拊掌赞叹!

    真是好文笔啊!

    岳阁老果真是个能人!怕是再过个十来年,这杜鼎臣就又是朝廷一大重臣了!

    姜景华想着想着,就翻到了最后一页的赋得体诗赋。

    通读下来,诗是好诗,只是看到诗题——

    看到诗题!

    姜景华就再也顾不得评判这道诗赋他答得如何了!

    姜景华不禁双眼一眯,瞳孔微张,习惯性的抚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