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112
“是公主殿下送来的?” “或许是宰相。”陈固又添一碗,“听人传来,殿下如今入主凤阁了。” 楚思远雀跃的心又沉甸甸起来。 他沉吟了一会,低声问:“大将军,在下无意冒犯,但此话不得不问。国中定康犯争,您是国柱,也是三哥母舅,您如何想?” 大将军豪迈扒饭,没空理他。 楚思远直视:“大将军举重若轻,您虽不蹚浑水,国中众人却都在等您表态。大将军究竟是自立,还是站位?” 陈固放下碗,揩了两下,受此质问倒不生气:“四公子人小,倒是能着急。” 楚思远摇头:“重臣不表态,诸王未立储,我姐不归才需苦苦撑于前朝持衡,我不得不急。” “那公子来吃风沙,是为了加快打破这个平衡?” “虽私心所重,”楚思远不动,“但所为还是我自己,我不做棋子。” 陈固被这目光打动了些许,摇头笑开了:“你这少年人……倒是拎得坦荡。也罢,这里天高,臣不妨和四公子一说。” 楚思远正襟危坐:“小辈狂妄,多谢将军海量。” 陈固笑了笑:“四公zigong中四年,见过不少次我妹子陈暮吧?” “柔妃娘娘白衣英飒,气度非常人能比。” “我这妹子,若不是个女儿,先父不一定让我代军权。”陈固笑道,“她在十七年前入后宫,不久得了思坤,这在当时几乎比肩慧妃荣宠。不少重臣都道,我陈家血脉能出帝王。” 楚思远中肯:“至少凭竖子所见,第一位封王立朝的不该是定王。论母族,您与威亲王才是国柱。” “公子莫折煞了。”陈固摆手,目光幽远起来,“思坤百日时,我得帝恩返朝赴宴,见到了我妹子。” “她对我说——我陈家血脉不封王,不夺嫡,唯捍国中山川。” 楚思远心潮憾动:“大将军亦如是?” 陈固轻拍着桌:“如是。”他举起杯,敬向皇天,神色有片刻萧索:“为一杯,太平山川。” 说罢他一饮而尽,黯然一瞬即过,又是豪迈形容。大将军还亲自倒了一杯给他:“来,公子也请!” 楚思远接过,心中激昂沉重皆有,那一句话也没说出来。 那清酒太平山川,如今只在帝的杯中晃。 “再说宫中四位皇子吧,定王斐然,康王不寻常,公子更甚。”陈固笑,“我那侄儿思坤比犬子还痴武!除了承衣钵,也没甚么出息。” 楚思远默默喝酒。 他十三而入宫,在那人陪伴下而长,自是深知带领者的影响。柔妃通透,更胜另外两位娘娘,却将思坤养出皇室难得的真天真和赤心,说不是有意为之,他都不信。 陈固大将军大气不拘小格,对此幽微人心没有体会,也只觉得侄儿对脾气了。 “话说至此,四公子请放心吧。将来无论国都如何诡谲,我们陈家只一心守土,不掺和这些。” 陈固递来杯,楚思远与其碰,饮过再问:“大将军认为三哥是在陈家行列当中?陈家不争之心,也在三哥身上?” 陈固挥手:“欸,思坤那性子我等是知道的,他不懂朝中的弯弯绕绕,给他一把好剑他就满意了……” “大将军,我的意思是,”楚思远放下杯,“三哥有他自己所想。他的意志不止有上辈的灌输,他也有自己的所思。” 他合手:“各位cao控风云的前辈莫要自满,小辈们虽偏离不了众位前辈布置下的疆域,但在前行之中,他们终究不是傀儡。” 大将军绕不过弯:“公子何解?” 楚思远轻笑:“家姐从不把我看作寄托,虽有掌控,多是出于俗家钟爱,与各位前辈都不同。”他行过礼,道一声叨扰告辞,出来时那阳光炽烈,烤得视线有些氤氲。 到底是截然不同的。 他的阿姐养他,唯论安康,不强输意志,不强设一生的目标与远路。不似那三位皇子,到底是先辈己志偏颇,灌到了几位小辈身上,将其长路安排得明了、不容推辞。 不一样的。 楚思远上了堡楼守岗,紧握剑柄望无边西北。 只是……养她的皇帝又想灌输什么呢?或者说,皇帝想通过她,得到什么祈望? 楚思远默念她的名字,不归,不归。 你不该是棋子。 “原来你先跑来了?”李保整着头盔上堡楼,“还以为你跑哪去了呢。怎么样?今天的饭吃得香吧?我住万隆那么久也没吃过这么香的米!嗳,你说这粮草,不会是咱们前脚出发,它后脚就跟上了吧?” 楚思远心中酸楚,笑道:“也许是吧。” 想来他寄出的信,也该到了吧? 长丹广梧,细雪纷扬。 她怀里窝着暖炉窝着猫,指间一张信笺。 “阿姐见字,如听我足前细言。自离后,不见阿姐,天地广辽,山川壮美,失一分颜色。我思阿姐如熬,见黄沙思你,见白雪思你,见浩荡天地处处无你,寸寸念你。军中都好,唯独思不归如疾。” “不知阿姐,念我一二有无。” “念我一寸,我便有一丈欢喜。念我一时,我便有一月欢喜。” “鱼儿疏笔。” ☆、第七十五章 不归放下信笺, 拿起另一封信。 于尔征来信报进度, 他与刘采仲已到临州雁湾, 正在追查。因线索不足,恐时日需再耗费些许。 不归再拿另外的,姚左牧密信,他已如约借刑部在职遮掩了刘采仲行踪, 并如约潜入南地一党,与定王、冯观文等论事。 “观文查万隆,恐将奏殿下改税囤兵,殿下预防。” 不归不以为意,再看关于蒙图罕的密报。 灯火熹微,观语斋里只有一人一猫。虽独处如前世,但因有远信, 便不觉孤寒。 果不其然,两天后的早朝, 定王当朝列举公主以封地为由,私自敛财、私粮外运、私兵暗养等等数罪, 剑指聚势不逆之罪。数臣追奏,其中包括姚左牧。 不归反问:“证据何出?” 冯观文出列,所举巨细无遗,宗帝神色凝重。 这时礼部也出, 指责公主藐视礼法,助县主楚箬反纲常…… 一番乌烟瘴气,不归敛衽, 或择法度或择礼典一一回应,声音不如众人响亮,却是独一份的冷。 良久争执未果,冯御史持芴而出:“臣以为,公主德智不堪以担凤阁之任。失职尚小,若损国祚,将来恐遗史书之臭。陛下怜公主,当为公主声誉再三思其任职。” 礼部出来附议:“臣以为,公主年岁芳华,宜择佳婿不宜cao累朝政。” 这话一出,黑了不少人的脸。但还有不少眼力不够的大臣站出来附议,公主宜掌宫闺不宜入前朝的言